让理想与梦想一起飞
——来自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就业的报道
(发布时间:2014年7月3日 来源:河南日报)
6月4日本报一版报道了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刘计森投身农业技术、为家乡粮食生产提供科技服务的事迹。连日来,学院不断收到读者来电、来函,特别是许多刚参加完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纷纷询问他们的具体情况和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学生在学习就业等方面的现状,以便在今年的高考报名中做个参考。为此,记者深入该院,对刘计森本人进行了再次采访,并真实了解该院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情况以及他们的想法、做法。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是一所有着62年办学历史的公办高职院校,曾培养出了多次受到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接见的著名玉米育种家程相文,素有黄淮第一麦之誉的小麦育种家茹振钢等知名专家学者,他们均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享誉中原,是河南省乃至国家粮食生产的功臣。不仅如此,该校培养出的农业技术骨干、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企业家更是不计其数。特别是近年来,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形势,该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创新办学模式,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职业人才及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去年刚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验收,成为我省仅有的7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在广阔农业天地中大有作为
初见刘计森,这个90后小伙和报纸上的照片还真像,只是略显黝黑,他是种子生产与经营11-1班学生。他说,和他一块实习的还有一位同学,名叫朱宇轩,和他同班。近日,两人刚从周口市赶回母校办理毕业手续。
正在办理毕业手续的刘计森和朱宇轩都已经签订了工作合同,一个在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助理,一个任技术员。两人是周口老乡,又都选择回到故乡投身农业。如今年轻大学生求学、就业都往一线、二线城市挤,他们当初是怎么想到去一个农业院校来学农业呢?
据了解,两人都是来自普通农民家庭,刘计森从小就跟着父母做农活,看到爸妈和乡亲们辛辛苦苦地耕种,很是心疼,立志学习农业技术,不但可以帮助父母减轻负担,提高经济效益,也能为家乡作贡献。随着年龄渐长,知识面广了,对国家和社会时事有了关注,了解到国家农业发展现状,就更坚定了献身农业的信念,加上有利好的农业政策、广阔的农业天地肯定有自己大展拳脚的空间。朱宇轩家里也务农,性格相对内向,打小儿就喜欢大自然,想贴近大自然,不喜欢钢铁森林般的大都市。
刚入校时,刘计森最初的理想是毕业后自己当农场主,他不仅扎实地学习农业理论知识,更积极地参加实践技能训练,第二课堂也不示弱,在学校摄影大赛、文化艺术节等文体活动中,获得多项荣誉。2012年曾获得河南省大中学生暑期“三下乡”和“四个一”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先进个人。根据系里安排到企业实习,工作岗位不是自己选的,会影响能力锻炼和提高吗?两人不约而同道,不论分配到什么工作岗位,学习的都是农业和经营管理知识,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提高和今后从事农业工作都大有裨益。
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经过该校王立河教授的指点,两人把目光集中在了农民合作社。他们认识到,“农场主是一个人往前跑致富,合作社是带领大伙一起致富,建设家乡,更贴近自己的理想。”
有了这个想法后,2014年2月,两人来到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实习,担任田间管理员。4月中下旬,发现其他农户田地有小麦赤霉病发病迹象,立即采取预防措施,保证了粮食无减产,整个合作社336户农民,4000多亩耕地,没有爆发小麦赤霉病,小麦亩产最高达到1430斤。
合作社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根本上要靠人才,还要有好的领班人,但是不少领班人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以及农业专业技术能力都与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有一定差距,亟须大批优秀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来带动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在合作社实习期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两个90后小伙谈到,“农民都很尊重我们这些大学生,很稀罕我们,深深感受到农业人才对农村的重要性,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农村农业人才匮乏,大学生肯下基层,愿意回农村的很少;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农民对科技知识的尊重。”这也给了两个年轻人扎根农村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和同行更高学历或同学历的大学生相比时,两人发现,自己和他们除了文凭和学历上的差别,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并不比他们差,基本功扎实,可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技能要比他们更强。
三年的大学生活就这样过去了,正在办理毕业手续的刘计森、朱宇轩和久未谋面的同学们畅快交谈起来,我们暂时中止了采访。
在协同培养中优秀人才辈出
农业院校,在农业技能和技术岗位上发挥特长,可以理解。然而,这所农业院校的专业除了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外,涉农专业及经济、机电、电子等多达51个,那他们的实习、就业情况又如何呢?
记者来了招生就业处,见到了李茂强处长。得知来意,他介绍,该校的确是以农为主,农字特色非常突出,在全国的声望非常高,仅国家骨干建设专业就多达5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
不过,其他类别的专业也不错,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职业人才上下足了工夫。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涌现出了不少典型。他随便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
王利丽,该校旅游管理系酒管11级1班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她的收获可不小。由于家庭经济不太好,第一年她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生活费。可通过学习,这个勤奋的小姑娘连续两年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和一等助学金,加上她每到假期就参加勤工俭学,结合专业到全国各地的大酒店顶岗实习,三年下来不仅还上了第一年的助学贷款,还自己赚到了后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到现在还小有积蓄。三年中,参加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酒店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了二等奖。到了大三快毕业时,她决定升学深造,以取得更高的学历。分数公布,使她欣喜不已,她以全省本专业总分第11名的成绩圆了“本科梦”。
翟东辉,经济贸易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优异、工作突出,担任系学生会副主席职务。毕业实习时到中外运久凌储运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任仓管员,不到半年便升为仓储部组长,毕业前已晋升为仓储部主管,毕业不到一年便晋升为仓储部总经理,并很快升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现在年薪18万元。
张鹏,动物科学系兽医医药11-1班班长,品学兼优,表现突出。获得“院级一等奖学金”2次,“院级优秀学生干部”2次,及“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2次等;获得2014年“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2013年7月进入湖北温氏集团监利养猪二场担任60多名实习学生的总代表,带领学生在猪场实习。其间因表现突出,颇受场领导重视,实习成绩优异,被破格提拔为场长助理。毕业时,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他毅然放弃了场长助理的职位,选择了参加专升本考试,最终他也圆了“本科梦”。
卢小康,食品营养与检测11-1班毕业生,毕业实习被安排在唐山市路南区鑫日好利来食品厂实习,由于能力强、素质高、工作成绩突出,不到半年就升为分店经理。
牛日晖,电子信息工程系12届毕业生,毕业实习就顶岗就职于郑州银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入职半年多就历经三次提职、加薪,现已调至公司深圳研发基地做新产品开发,他和团队共同设计的产品获得了多项技术性和外观的国家级专利,现年薪已达20多万元,已被公司派去读MBA。
“李茂强告诉我们,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提到就业率,李茂强得意地说,能统计到、收得上协议书的,当年就业率就达到98%以上。若按企业来校招聘的岗位看,那可是供不应求,缺口还很大。
最后,李茂强感慨地说:“当代青年最缺的和最不缺的就是理想,而要坚定信念,只有始终朝着目标奋斗,真正沉下心来,思考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好好利用校园和社会提供的学习平台和锻炼机会,将自己锻造成一个可用之才,到那时,也是实现自己理想、超越自己梦想的时刻。我们正是引导好了这一点,才使得这些大学生做出了成绩,实现了梦想。”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