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大专)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园艺技术
专业代码:510107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学专科层次
三、入学要求及修业年限
入学要求:应届初中毕业生
修业年限:5年
四、职业面向
表1 五年一贯制园艺技术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 专业大类 |
所属 专业类 |
对应的行业 |
主要职业类别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
职业技能 等级证书 |
农林 牧渔类 |
农业类 |
园艺产品生产 种苗繁育 田间生产试验 园艺产品储运加工 园艺及农资产品销售 |
园艺技术人员 农业生产服务人员 农业技术指导人员 |
园艺作物生产岗位 园艺技术推广岗位 园艺产品营销岗位 绿化施工及养护岗位 |
农作物植保员 农业技术员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产业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从事果树生产、蔬菜生产、花卉生产、园艺生产资料及园艺产品营销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解决果树、蔬菜和花卉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果树生产、蔬菜生产、花卉生产、农业园区生产及经营管理、城市绿化及养护、花卉苗木生产与经营、园艺生产资料及园艺产品营销等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园艺技术专业学制五年,主要培养具有扎实园艺植物生产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能够胜任果树生产、蔬菜生产、花卉生产、农业园区生产及经营管理、城市绿化及养护、花卉苗木生产与经营、园艺生产资料及园艺产品营销等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取证:农作物植保员 农业技术员 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就业:主要面向园艺产品生产、加工与经营企业,在园艺产品生产管理、园艺产品质量控制和 加工、园艺产品经营管理和销售岗位群,从事园艺产品生产、种苗繁育、田间生产试验、园艺产品储运加工、园艺及农资产品销售等工作。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核心课针对职业岗位(群)共同具有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是不同专业技能必备的共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强化课程思政。要强化任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每门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与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一)公共基础课程
1、《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体验运动乐趣,掌握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体育与健康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卫生与健康、增强体质的锻炼方法、体育保健、各项目竞赛规则)和体育实践(田径、球类、棋类、基本体操、武术、体育舞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基本技术和技能以及体育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2、《语文》
课程目标:语文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帮助学生习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性情、启蒙心智、塑造人格,引导学生在丰富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语文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增强语文鉴赏和感受能力,拓展语文学习领域和语文应用领域。
3、《数学》
课程目标:数学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数学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初步等数学知识。
4、《英语》
课程目标:英语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英语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语音项目、交际功能项目、话题项目、语法项目、词汇项目等,帮助学生在掌握英语基本词汇、对话、文章、语法的基础上,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满足学生作为职业人对语言交际的需要。
5、《政治》
课程目标:政治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好公民。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政治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好公民。
6、《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基础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初步认识,包括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与Internet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和播放软件的使用及日常维护,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7、《音乐》
课程目标:音乐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学习声乐、器乐、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音乐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基本乐理知识、音乐作品欣赏、声乐练习、器乐练习等,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电子琴、钢琴学习方法,培养基本的音乐素养。
8、《书法》
课程目标:书法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正确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书写能力、欣赏能力,具有初步的书法作品欣赏能力和一般的创作能力,提高书法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书法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书法基础知识、硬笔书法基本学习方法、软笔书法基本学习方法、书法作品欣赏等,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法学习方法,养成基本的书法素养。
9、《美术》
课程目标:美术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丰富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美术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美术基础知识、美术基本学习方法、美术作品欣赏等,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风景速写、线描画等绘画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10、《中华传统文化》
课程目标:中华传统文化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鉴赏能力,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地、有鉴别有比较地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专业技能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特征,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本土宗教的形成与发展,外来宗教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中国神话传说的体系与特点,中国传统文学历史、诗词歌赋的主要特点,中国建筑的历史发展,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的历史沿革及特点,中国戏剧的流派及演变,中医药、气功与武术的历史发展与演变,中国方言区划与特征,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历史沿革,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茶道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酒文化的特征与历史发展等。
11、《党史国史》
课程目标:党史国史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悟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讲授中国历史,使青年学生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更好把握这段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树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使我们减少前进道路上的曲折,顺利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明天。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党史国史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当代中国等,内容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的光辉历程和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12、《交际礼仪》
课程目标:交际礼仪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以理解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及职场中的重要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及交往中以礼仪待人、约束自己的言行,提高人际交往、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能力,从而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交际礼仪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礼仪、职场社交礼仪、商务活动礼仪、个人服饰礼仪等,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提升整体形象,使其做到举止优雅大方,谈吐得体,有更多的自信、有更好的形象、赢得更多交友、求职、就业、合作、服务社会的机会!
13、《大学体育》
课程目标:大学体育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最终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的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大学体育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定项课程和选项课程。定项课程是全体学生均需要学习的项目,主要有:田径、太极拳等。选项课程是根据专业情况和学生的爱好兴趣设定项目,主要有: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术、乒乓球、游泳、羽毛球、跳绳、体育舞蹈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基本技术和技能以及体育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加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验和行动中感悟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理想信念篇、道德篇、法制篇,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5、《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目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投身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产生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
16、《形势与政策》
课程目标:形势与政策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形势与政策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内容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具有坚定的立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能把思想政治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17、《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看待社会,直面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内心冲突,正确应对挫折,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清醒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改善自我,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做一个积极、乐观、善于面对现实的人。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心理本质、人格基础、人际关系、学习、情绪、恋爱与性、网络心理、求职择业、生命意识教育、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等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在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作了认真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增加自我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18、《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课程目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开展职业规划,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向、职业基本特征、创业的基本知识、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 求职技能等,内容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实习再到就业的全过程,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和观念的转变;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19、《应用文写作》
课程目标:应用文写作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常用应用文的基本常识,能根据实际需要较熟练、规范地撰写常用应用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的政策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规范写作、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处理职业生涯及日常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应用文写作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日常文书、传播文书、行政文书、职场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礼仪文书等文种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训练,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应用性文种,既有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写作技能的培养,还关注到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三)专业(技能)课程
1、《果树生产技术》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果树的分类与识别、生态习性、繁殖技术、果树(设施果树)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技能,达到相关职业资格要求,为果树产业化生产、经营等岗位工作打下基础。同时,按照果树生产管理全过程进行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的精神。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习北方果树生长发育规律、生物学特性、种类和品种特性、育苗技术、果园建立、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主要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与技术。通过学习,掌握从事果树生产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北方主要果树的周年生产管理。
2、《蔬菜生产技术》
课程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熟悉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栽培制度、栽培设施的类型、性能,掌握设施小气候环境调控方法和主要蔬菜作物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能够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及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同时,按照蔬菜生产管理全过程进行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绿色、安全的意识。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习蔬菜生产的基本原理、育苗技术、主要蔬菜生产及病虫防控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育苗技术、主要蔬菜生产技术,能够进行主要蔬菜的茬口安排及生产管理。
3、《花卉生产技术》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花卉的分类与识别、生态习性、繁殖技术、花卉的生产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技能,达到相关职业资格要求,为花卉产业化生产、经营和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配植等岗位工作打下基础。同时,按照花卉生产管理全过程进行教学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习常见花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方法、生产养护基本知识和技术。学生通过学习,可掌握花卉育苗、苗期管理、上盆换盆、浇水和施肥、常见鲜切花的生产和保鲜等技术,能制定常见花卉的生产计划和生产管理方案,并能进行各种花卉的合理应用。
4、《园艺植物种子生产》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了解种子生产的基本原理,掌握在保持园艺植物优良种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种园艺植物种子加速繁殖、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条件具体应用;了解我国种子法规。掌握种子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园艺植物的育种目标,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引种的意义,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的利用,品种审定与新品种保护,园艺植物种子繁育技术,常见园艺植物种子生产,种子检验,园艺植物种子经营与管理等内容。
5、《园艺植物保护》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领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掌握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识别当地植物病虫害种类,了解其发生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从事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科学试验和技术推广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防治,为园艺植物生产保驾护航,在实践中贯彻无公害防治技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学习果树、蔬菜、花卉等的病虫害种类、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可识别主要的园艺植物病虫害,掌握其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方法、综合防治技术、常用农药的特点和使用规范等。
6、《园艺设施》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各种园艺设施的设计建造以及常见的生产方式,掌握设施环境及调控技术,能运用所学知识经过综合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产一线工作实习实训,培养热爱“三农”服务“三农”情怀,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受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环境,学会协调各方面关系,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学习荫棚、网室、塑料棚、日光温室、加温温室、智能温室等的设计、建造和环境调控技术,使学生掌握各种设施的主要性能及环境调控技术,能够进行常用设施的设计与建造。
7、《花卉装饰技艺》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插花的历史,掌握插花及花卉装饰技艺的基本知识,领悟花卉装饰造型与鉴赏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花卉装饰的创作与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花卉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学习插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与技法,花卉装饰以及现代花艺设计技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花材的识别、选择、修剪、造型与固定,学会西方式插花造型制作,礼仪花篮、礼仪花束的插作,婚庆、宴会花艺设计,并学会创作现代自由式花艺作品,为学生走上插花与花艺设计创作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8、《植物生产与环境》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并能使用仪器观察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结构和形态;掌握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环境因子的特点、变化以及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会用仪器对各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并能分析和评价植物环境因子观测与测定结果。同时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在栽培植物的认知和辨别、测试与评价、实践与探究、应用与推广、服务与奉献等专业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可持续发展,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情操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主要学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植物生产与科学灌水、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等内容,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植物分类的方法,能识别常见植物,能制做植物标本,利用学到的知识,创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9. 《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会常见园艺产品各种贮藏与加工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与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同时具有诚信、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常见园艺产品贮藏原理及方法,园艺产品加工原理及方法,识别各类贮藏与加工的设备和用具、能针对不同园艺产品设计贮藏方案、会运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园艺产品贮藏中出现的问题、能熟练掌握几种主要园艺产品的贮藏技术要点并能对园艺产品进行有效管理、能根据生产要求进行园艺产品加工。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1周一般为24-28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28学时安排。
其中认知性实习、专项实习、校内综合实训,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顶岗实习集中安排,时间为1学年。
(二)五年一贯制园艺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表2 五年一贯制园艺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课程类别 |
课 程 编 号 |
课程名称 |
课 程 性 质 |
学分 |
学 时 |
学期(周数) |
考 试 |
考 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公共基础课程 |
1 |
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 |
必修 |
10 |
60 |
|
|
|
|
|
|
|
|
|
|
|
|
2 |
体育与健康 |
必修 |
8 |
160 |
2 |
2 |
2 |
2 |
|
|
|
|
|
|
|
1-4 |
3 |
语文 |
必修 |
16 |
320 |
4 |
4 |
4 |
4 |
|
|
|
|
|
|
1-4 |
|
4 |
数学 |
必修 |
16 |
320 |
4 |
4 |
4 |
4 |
|
|
|
|
|
|
1-4 |
|
5 |
英语 |
必修 |
16 |
320 |
4 |
4 |
4 |
4 |
|
|
|
|
|
|
1-4 |
|
6 |
政治 |
必修 |
8 |
160 |
2 |
2 |
2 |
2 |
|
|
|
|
|
|
|
1-4 |
7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必修 |
8 |
160 |
4 |
4 |
|
|
|
|
|
|
|
|
|
1-2 |
8 |
音乐 |
必修 |
8 |
160 |
2 |
2 |
2 |
2 |
|
|
|
|
|
|
|
1-4 |
9 |
书法 |
必修 |
4 |
80 |
2 |
2 |
|
|
|
|
|
|
|
|
|
1-2 |
10 |
美术 |
必修 |
4 |
80 |
2 |
2 |
|
|
|
|
|
|
|
|
|
1-2 |
11 |
中华传统文化 |
必修 |
2 |
40 |
|
|
2 |
|
|
|
|
|
|
|
|
3 |
12 |
党史国史 |
必修 |
2 |
40 |
|
|
|
2 |
|
|
|
|
|
|
|
4 |
13 |
交际礼仪 |
必修 |
8 |
160 |
|
|
4 |
4 |
|
|
|
|
|
|
|
3-4 |
14 |
大学体育 |
必修 |
8 |
160 |
|
|
|
|
2 |
2 |
2 |
2 |
|
|
|
5-8 |
15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必修 |
4 |
80 |
|
|
|
|
2 |
2 |
|
|
|
|
|
5-6 |
16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必修 |
4 |
80 |
|
|
|
|
|
|
2 |
2 |
|
|
|
7-8 |
17 |
形势与政策 |
必修 |
2 |
40 |
|
|
2 |
|
|
|
|
|
|
|
|
3 |
18 |
心理健康教育 |
必修 |
4 |
80 |
|
|
|
|
2 |
2 |
|
|
|
|
|
5-6 |
19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
必修 |
4 |
80 |
|
|
|
|
|
|
2 |
2 |
|
|
|
7-8 |
20 |
应用文写作 |
必修 |
2 |
40 |
|
|
|
|
2 |
|
|
|
|
|
|
5 |
21 |
劳动 |
必修 |
8 |
160 |
|
|
|
|
|
|
|
|
|
|
|
1-8 |
22 |
普通话、茶艺、地理、信息素养、古诗词鉴赏、中外名著阅读读、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 |
选修 |
26 |
520 |
2 |
2 |
2 |
4 |
4 |
4 |
4 |
4 |
|
|
|
1-8 |
小计 |
|
172 |
3300 |
28 |
28 |
28 |
28 |
12 |
10 |
10 |
10 |
|
|
|
|
专业课程 |
1 |
植物生产与环境 |
必修 |
6 |
120 |
|
|
|
|
4 |
2 |
|
|
|
|
5 |
6 |
2 |
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 |
必修 |
4 |
80 |
|
|
|
|
4 |
|
|
|
|
|
5 |
|
3 |
园艺设施 |
必修 |
4 |
80 |
|
|
|
|
4 |
|
|
|
|
|
5 |
|
4 |
蔬菜生产技术 |
必修 |
8 |
160 |
|
|
|
|
|
4 |
4 |
|
|
|
6-7 |
|
5 |
果树生产技术 |
必修 |
8 |
160 |
|
|
|
|
|
4 |
4 |
|
|
|
6-7 |
|
6 |
花卉生产技术 |
必修 |
8 |
160 |
|
|
|
|
|
|
4 |
4 |
|
|
8 |
7 |
7 |
园艺植物保护 |
必修 |
8 |
160 |
|
|
|
|
|
4 |
4 |
|
|
|
7 |
6 |
8 |
花卉装饰技艺 |
必修 |
4 |
80 |
|
|
|
|
4 |
|
|
|
|
|
|
5 |
9 |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 |
必修 |
4 |
80 |
|
|
|
|
|
4 |
|
|
|
|
6 |
|
10 |
食用菌生产 |
必修 |
4 |
80 |
|
|
|
|
|
|
|
4 |
|
|
8 |
|
11 |
组织培养 |
必修 |
4 |
80 |
|
|
|
|
|
|
2 |
2 |
|
|
|
7-8 |
12 |
园艺产品营销 |
必修 |
4 |
80 |
|
|
|
|
|
|
|
4 |
|
|
|
8 |
13 |
园艺产品贮藏加工 |
必修 |
4 |
80 |
|
|
|
|
|
|
|
4 |
|
|
8 |
|
小计 |
|
70 |
1400 |
|
|
|
|
16 |
18 |
18 |
18 |
|
|
|
|
综合 实训 实习 |
1 |
植物生产与环境 |
必修 |
|
40 |
学时学分包含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园艺植物生长季节和生产实际,综合实习建议结合物候期与理论授课进度灵活安排。 |
|
|
|
|
2 |
果树生产技术 |
必修 |
|
80 |
|
|
|
|
3 |
蔬菜生产技术 |
必修 |
|
80 |
|
|
|
|
4 |
花卉生产技术 |
必修 |
|
80 |
|
|
|
|
5 |
园艺植物保护 |
必修 |
|
80 |
|
|
|
|
6 |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 |
必修 |
|
40 |
|
|
|
|
7 |
食用菌生产 |
必修 |
|
40 |
|
|
|
|
8 |
组织培养 |
必修 |
|
40 |
|
|
|
|
9 |
花卉装饰技艺 |
必修 |
|
60 |
|
|
|
|
|
顶岗实习 |
必修 |
56 |
1120 |
|
|
|
|
|
|
|
|
28 |
28 |
|
|
小计 |
|
56 |
1120 |
|
|
|
|
|
|
|
|
28 |
28 |
|
|
公选课 |
超星通识课程25门任选30学分 |
公共任选 |
30 |
600 |
公选课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通过即获得学分。 |
|
|
小计 |
|
30 |
600 |
|
|
|
|
|
|
|
|
|
|
|
|
毕业考核 |
论文 |
|
|
|
学时学分包含在顶岗实习中,结合顶岗实习撰写毕业论文,结合实习表现(考核),评定顶岗实习成绩,达到合格以上。 |
|
|
|
|
|
|
总计 |
|
328 |
6420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28 |
|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专职教师队伍
(1)专业任课教师具有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双师”素质,有良好的师德,关注学生发展。
(2)出对本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熟悉,熟悉教学规律,具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3)近五年中有6个月以上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4)关注园艺行业发展的动态,对园艺行业的专业知识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园艺企业工作经验或实践经历。
2、兼职教师队伍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来自行业及企业生产一线,一般应有2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熟悉企业工作程序,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实训指导老师要求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或具有独特专长的能工巧匠。
专兼职教师结构合理,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教学设施
1. 校内实习基地
(1) 实习基地规划合理,水利设施及道路建设基本达到本地区农业实验区的标准。
(2) 设施栽培区域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3) 拥有配套较为齐全的农业机械。
2. 校外实习基地
固定校外实习基地2~3处,能满足学生部分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要求。
3. 实验室
应设置园艺植物综合实验室(满足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气象观测等方面试验要求)、显微镜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插花实训室、果蔬储藏加工实验室、园林制图实验室及园林测量实验室。
(三)教学资源
1.选用规划教材、统编教材等高质量教材,或者选用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
2.初步建立核心课程资源库,进而建立全课程资源库,并不断优化完善。
3.丰富图书馆专业工具书及专业藏书量(达到3000册),增加专业电子图书(1000册)。
(四)教学方法
1.体现“课程思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
2.普及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将碎片化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组合在一起,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尝试现代学徒制,借鉴或摸索经验,并推广应用。
(五)学习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式多元化: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与学业考核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面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等。
3.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六)质量管理
1. 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 遵循教学规律, 立足专业实情, 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 建立完善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
2. 建立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实习场所,为本系教师进步,学生成才奠定基本的实训条件,也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人才质量的规格提供基本保障。
3. 园林牧医系为本系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 系主任是本部门第一责任人, 其职能是负责对教师的管理与指导, 开展内部的各项教学检查。
4. 建立健全教学监督评价机制,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评价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 并准确、全面、快速地进行反馈。
5. 建立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通过毕业考试考核,完成毕业论文,取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